2023年公共營養(yǎng)師每日一練《四級》10月7日專為備考2023年四級考生準備,幫助考生通過每日堅持練習,逐步提升考試成績。
判斷題
1、胃正常情況下僅吸收少量的水分和酒精。( )
答 案:對
2、腌制對原料所起的作用主要有入味、增香、解膩、除韌、嫩滑、爽脆、去除異味等。( )
答 案:對
解 析:暫無
3、不同人群、不同生理和病理狀態(tài),適量運動的內涵相同。() ?
答 案:錯
解 析:不同人群、不同生理和病理狀態(tài),適量運動的內涵不同。 ?
4、食物中毒指攝入了含有生物性和化學性有毒有害物質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質當作食品攝入后出現(xiàn)的非傳染性急性或亞急性疾病。(?。?/p>
答 案:對
解 析:暫無
單選題
1、對碳水化合物的代謝描述正確的是( )
- A:葡萄糖進入肝細胞后磷酸反應生成葡萄糖-6-磷酸
- B:果糖和麥芽糖在肝中轉變成葡萄糖
- C:葡萄糖經(jīng)酵解形成酮胺酸
- D:1分子葡萄糖經(jīng)無氧酵解生成1分子ATP
答 案:A
2、下列關于入戶動員的工作程序錯誤的是( ?。?。
- A:人戶動員應先敲門
- B:入戶動員應主動出示證件
- C:入戶動員需請被調查對象填寫“知情同意書”,并簽字確認
- D:入戶動員應先進門并出示證件,微笑地做自我介紹
答 案:D
3、下列關于鐵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 A:植物來源的鐵較動物來源的鐵難吸收
- B:三價鐵較二價鐵易吸收
- C:維生素C有保護鐵的作用
- D:鐵是血紅素的成分
答 案:B
4、類胡蘿卜素在體內可以轉變成( )。
- A:維生素A
- B:維生素D
- C:維生素B1
- D:維生素B2
答 案:A
多選題
1、以下食物中含維生素B2較多的食物有()。
- A:奶酪類
- B:蛋類
- C:雞肝
- D:野生蔬菜
- E:水果
答 案:ABC
2、設計調查問卷時,要注意的方面包括()。
- A:調查問卷要與調查主題密切相關,重點突出,避免可有可無的問題
- B:調查問卷中的問題要容易讓被調查者接受
- C:調查問卷中的問題應條理清楚,符合邏輯順序
- D:調查問卷中的問題一般將敏感的問題放在最后,封閉式的問題列在開放式的問題之后
- E:盡量使用簡單、直接、無偏見的詞匯,保證被調查者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調查表
答 案:ABCE
3、幼兒園食譜的編制應該()。
- A:根據(jù)《中國居民膳食營養(yǎng)素參考攝入量》確定其營養(yǎng)需要目標
- B:按周編制食譜,一周食譜應不重復
- C:每周的食譜應在上一周周末向兒童家長公布
- D:確定膳食制度,以三餐二點制為宜
- E:肉類每餐要達到50%
答 案:ABCD
4、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 A:膳食模式評價的依據(jù)是中國居民膳食平衡寶塔
- B:將被調查者24h各類食物的消費量與相應的平衡膳食寶塔建議的量進行比較時只需評價各類食物的消費量是否充足即可
- C:在進行食物歸類時應注意有些食物需要進行折算才能相加
- D:進行膳食結構評價時通常將食物分為9類
- E:平衡膳食寶塔給出了一天中各類食物攝入量的建議,還要注意合理分配三餐食量
答 案:ACDE
簡答題
1、請簡述專項調查表編制的基本原則。
答 案:(1)相關性。即表格中所有的問題都應與調查研究的主題有關,否則會產(chǎn)生大量的無效信息,干擾對調查結果的分析。(2)客觀性。即所有的問題都不允許帶有調查者的某種主觀傾向和暗示,應能夠讓被調查者做出真實的回答。(3)適宜性。即表格所設計的問題的內容、用語均能為被調查者接受和理解,避免使用專業(yè)術語來提問,要通俗易懂。
(4)全面性。即表格問題的設計應完全對應于研究框架,各個變量的選擇準確且無缺失,所有需要在調查中了解的信息都要在調查表中反映出來。同時,在封閉性問題中給出的答案應包括所有的可能回答。
(5)設計合理性。表格中一個問題轉到另一個問題時,應注意邏輯關系。詢問的問題應從一般到個別、從容易到困難。
(6)可比性。如果想將本調查與其他調查結果相比較,應該考慮其他調查中提出的問題是否與表格中的問題相呼應。
2、社區(qū)基礎資料的收集方式有哪些?請比較訪談法和自填問卷法各自的優(yōu)缺點。
答 案:有兩種方法可以得到居民基本資料,首先是二手資料的獲得,其次是從調查資料獲得整體資料。(1)通過收集已有的資料,如政府行政部門(衛(wèi)生、財政、統(tǒng)計、環(huán)境、交通等)、衛(wèi)生服務機構(醫(yī)院、疾病控制中心、婦幼保健院)、科研學術部門(院校、研究所)及其他部門現(xiàn)有的相關統(tǒng)計報表、體檢資料、學術研究報告和調查數(shù)據(jù)中獲得所需的信息。(2)調查的具體方法有:
①觀察法。觀察法即通過對事件或研究對象的行為及其影響因素等進行直接的觀察來收集數(shù)據(jù),是定性研究方法中收集非語言行為等資料的一種主要方法。
②訪談法。訪談法即調查者與被調查者之間進行面對面或通過電話交談,以獲取所需信息的一種資料收集方法。調查者按表上提出的問題逐項詢問,并記錄其結果。優(yōu)點是獲得的信息資料準確性較高,資料收集快捷。缺點是費時、費力、費經(jīng)費。
③自填問卷法。自填問卷法又稱信訪法,是社會調查研究中廣泛應用的一種資料收集方法。本法要求被調查對象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自行完成填寫問卷。填寫好的問卷可由被調查對象寄回研究者或由研究者統(tǒng)一回收。優(yōu)點是保密性好,適用于對一些個人隱私或不易公開的項目(如性知識、性生活、性病、婚姻狀況等)的調查。缺點是應答率較低,準確性也較差。
④專題小組討論法。是根據(jù)調查目的確定討論主題,在主持人的領導下,調查對象在1h左右的時間內,圍繞主題進行討論并由記錄員現(xiàn)場記錄討論內容。
3、一張調查問卷初稿設計好之后,一般要做預調查、檢查和分析,請敘述在檢查和分析時主要應注意哪幾個方面的問題?
答 案:(1)回收率。如果調查問卷的回收率較低,比如在60%以下那么說明問卷設計有較大問題:但問卷回收率較高,也不能說明問卷沒有問題。(2)有效回收率。即扣除各種廢卷后的回收率?;厥盏膹U卷越多,說明填答完整的越少,這也就意味著問卷初稿中的問題越多。(3)填寫錯誤。填寫錯誤有兩類:一類是填答內容的錯誤,即答非所問,這是由于對問題含義不理解或誤解造成的。對于這種情況,一定要仔細檢查問題的用語是否準確、清晰,含義是否明確、具體。另一類是填答方式的錯誤,這主要是由于問題形式過于復雜或指導語不明確等原因所致。
(4)填答不全。填答不全的情形主要有兩類:一是問卷中某幾個問題普遍未作回答;二是從某個問題開始,后面部分的問題都未回答。對于前一種情況,要仔細分析,找出原因,然后改進;對于后一種情況,則要仔細檢查造成中斷的那部分問題,分析出回答者“卡殼”的原因。?